電影《刺心切骨》 :擊劍、手足與無條件的愛

在家庭關係中,我們常以為愛是一種給予,但導演劉慧伶卻用電影《刺心切骨》提醒我們,有時候,我們也正是被「愛」形塑的人。

這部由新加坡導演劉慧伶自編自導、擊劍國手出身的首部電影長片,不僅在捷克卡羅維瓦利影展上獲得「最佳導演獎」,更將鏡頭對準了家庭裡最細膩卻也最難解的情感手足之愛。

電影《刺心切骨》 當擊劍成為情感的語言

《刺心切骨》講述一對兄弟與母親之間,長期壓抑與不安的家庭關係。主角們在緊張激烈的擊劍場上,彼此交鋒,不只是為了勝負,更像是在對過去的傷痕、對愛的渴求,發出一次次無聲的質問。演員劉修甫、曹佑寧與丁寧經歷八個月的擊劍訓練與角色心理探索,將這場情感與運動交織的拉鋸戰詮釋得層次分明。

電影拍攝場景遍及桃園,包括龍潭渴望園區、桃源仙谷、長庚高爾夫球場等地,畫面自然又富詩意,讓這段故事有了更厚實的土地連結。桃園多所高中擊劍隊學生也參與演出,真實的揮劍聲響與青春氣息,為影片注入一股生命的原動力。

電影《刺心切骨》 被哥哥需要,才懂得什麼是「無條件的愛」

導演劉慧伶透露,《刺心切骨》的靈感源自2014年鄭捷事件,那起震撼社會的事件,讓她看見了家庭成員間的不同反應。「弟弟哭著探望哥哥,而父母卻選擇公開與兒子切割,這其中的情感糾葛,讓我想到自己的哥哥。」

導演的哥哥患有自閉症,從小她總覺得自己是照顧者,直到長大後才明白「真正讓我學會愛的人,其實是他。」《刺心切骨》於是成為她對這段手足關係的回望,也是一場內心深處的和解。

電影《刺心切骨》 不只是電影,是一場情感的共鳴

這部片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補助支持,不只是電影創作上的一份助力,更是一場地方文化的延伸與深化。透過在地學校與場景的參與,讓電影不再只是銀幕上的故事,更像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。

4月17日(四)晚上七點,電影《刺心切骨》將於桃園星橋國際影城舉辦特映會,導演劉慧伶與製片人黃茂昌也將親臨現場,分享拍攝歷程與幕後故事。這不只是一場電影放映,更是一場關於家庭、理解與療癒的聚會。

如果你也曾在愛裡迷惘、在關係中受傷,或許這部片,能讓你重新看見那個被你遺忘的情感角落。


特映資訊

地點| 桃園星橋國際影城 16廳

時間| 4月17日(四)19:00

返回頂端